3月9日

今天我们敬爱的李主任又被投诉了。我们笑坏了,越是德高望重,越是被投诉大王。这没办法。干得多,错得多,不干总是没错的。

他的错永远是态度。医务处的同志们委婉提醒他多次了,除了医术高明以外,还要态度谦卑,现在患者是老大,患者不买你账,你被投诉率太高,要影响你们科的精神风貌小红旗的。

李主任无可奈何地依旧好脾气地口头答应了。今天他突然一本正经地召开会议,要大家群策群力,看看怎样才能让患者觉得他脾气好。全场掩面而笑。

全国拥来看他的病人坐船坐飞机坐火车长途跋涉,在医院门外自带铺盖卷,买黄牛号也好,网上挂号也好,彻夜排队也好,费时费力好不容易轮上。一进屋,李老就伸手拿片,无论你怎么主诉症状他是不听的,只在片子上扫一眼,蹦出“开刀”二字或者“不开刀”三字。患者再问什么时候住院,就回一个字:“等。”再问等多久,没话了,下一个病人已经进门。我要是被他看,也会被活活气死。为见活菩萨一面费尽周章,见了以后就这样热脸贴冷屁股,谁都受不了。

李主任委屈得不行,我们一面批判他,他还一面申辩:“我是外科大夫呀,不是老中医或者内科大夫,我这个不需要问长问短的呀,来我这里总归就是为了看病,瘤子拿掉了你什么症状都没了,瘤子拿不掉,我说一箩筐话,你还是难受呀!再说了,一下午就三个小时时间,我要看六十个号。一个小时二十个号,一个号三分钟,还不包括人情号,加塞号,院办带来的,会算术的人都算得出的呀,三分钟我要看片子,判断能不能手术,怎么手术,还要安排病床,怎么跟你寒暄,安慰你情绪呢?我认为医院应该设立一个专职的情绪安抚员,专门干安抚工作,不要让我来干这些事情嘛!”

大师兄说:“主任啊,人家就是要听你讲话,其他人安慰没用的。”

几年前李主任问诊的时候,我是那个跟在后面开药安排住院的小助,我知道他的苦楚。门诊病人只是他大量病人中的一小部分,还有熟人介绍来的,还有领导派下来的,还有病患口口相传堵他家门口的。他就一个人,不是千手观音三头六臂,能处理过来就怪了。

院里接到的最经常的投诉就是消费欺诈。意思是我挂了你李主任的号,奔的是你李主任的名而来,找的是你李主任看病,最后出院小结上写得分明:主刀的不是你李主任!你这不是欺诈是什么?

我泱泱大科,光医生就一百多号,要是病人都只看李主任的,就他一个人开刀,全签他的名字,你们信我也不信啊!他一周就四天开刀,病人却一百多个,你相信他一个人一天能转场二十多台吗?有些瘤又不是疑难杂症,不过是普通的脑膜瘤垂体瘤,我们这里最小的副教授都随便开开,你非要强迫李主任开做什么?

对患者来说,脑子里长瘤那是不得了的大事,对我们来说。瘤子也分三六九等,普通瘤子,杀鸡焉用宰牛刀。你到底要的是结果,还是要的是享受过程?包你人没事,十天之内出门不就行了吗,来的时候又是功能障碍,又是斜瘫软烂的,走的时候神气活现,到门口咬我们一口,真是的!

当然,要是我,也是很痛苦。花了平板液晶数字的钱,到手是直角平面,钱还没少付,总有不爽。

这个世界,真的是很难平衡啊!

刘老今天对护士长说:“宝珍啊。我需要很多的病床!”

宝珍笑着说:“大家都需要。你不要再特权了,我也要投诉你。”

老头无奈地摇头。“都欺负我。”

小医生有小医生的烦恼,大医生有大医生的烦恼。

六六:

俺跟着坐台门诊半个下午,啼笑皆非。同学们哪,你们是真不知道看门诊有多热闹。俺坐在吴教授身后,听如下对话:“医生啊,俺们那边的医生让俺过来看看,说俺有垂体瘤,麻烦你给看看。”

吴教授:“你没有垂体瘤。CT里没有任何明显指征说明你有垂体瘤。”

“可俺为啥不怀孕呢?”

“这个你要问妇科大夫。”

“妇科大夫说了,俺不怀孕是因为长了垂体瘤。”

“可我说了,你没有垂体瘤。你相信我还是相信她呢?”

“俺不是不相信你。可俺要是没有垂体瘤,为啥不怀孕呢?”

“同志,你到底希望长瘤还是不希望长瘤?”

“俺不希望。”

“那我跟你说了。你没有垂体瘤啊!你去妇科再看看,你们当地如果妇科能力有限,你就在上海红房子一妇婴这样的地方再看一看。首先我这里确定地告诉你,你没有垂体瘤。”

“可他们也跟我说没有问题。就怀疑是垂体瘤。”

“你丈夫查了吗?”

“查了呀。他没问题。大家都怀疑我是垂体瘤……”

我咔咔咔咔……

我和吴教授身边的小助都笑得不行了。也亏他绷得住。估计见怪不怪了。而那妇女还一脸茫然。

我前一阵子遭遇过身边的熟人不孕的痛苦事件,我知道其中有多么的艰难困苦,该干的啥都干了。就是不孕。我绝对不责怪这个病人的一口咬死。无论你怎么解释都不撒口。原因是,你能吃的药都吃了,能干的事都干了,能去的地方都去了,能花的钱都花了,什么结果都没有,你怎么甘心?

俺还碰到这样的案例,“大夫,这个药我不敢再吃了。我想怀孕。”

“你想怀孕所以才让你吃的呀!”

“我怕小孩畸形。”

“可你要是不吃这个药。连小孩都不会有啊!”

“可吃多了生个畸形小孩也不行啊!”

“不会的,国外文献显示,这种药吃过以后和不吃药的妇女相比,致畸率是一样的。你懂我意思吧?”

“我想手术治疗。”

“我不推荐想生小孩的妇女手术治疗。因为手术两年内胎儿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。”

“你给我开个刀吧!”

吴教授那一个下午就致畸率这样一句话,最少说了五遍,我敢断定,在他的职业生涯里,这句话已经说了一千遍,而未来还要说个一千以上遍。

每个职业都有它特有的语言,是你作为从业者必须反复说的。就好像我作为幼儿教师,每天对小孩说:“上厕所要举手,小便大便要告诉老师。”我从不觉得厌烦。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责任之一。

我想医生也是一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