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徽因不知所措

面对徐志摩热烈而率真的感情追求,林徽因不知所措了。

刚和徐志摩认识时,林徽因只是把他当做父亲的朋友。张奚若当初是和徐志摩一同到藏书网林寓拜访林长民的,他后来回忆说,林徽因当时梳着两条小辫子,差一点把他和徐志摩叫做叔叔。后来随着交往的深入,林徽因对徐志摩也产生了感情,尽管这种感情与徐志摩对她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。她爱徐志摩广博的见识,独立的见解,奔放的性情,坦荡率真的为人。

尽管徐志摩长她8岁,在年龄上是她的兄长,可在内心里她又视他为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、孩子般的“真人”。她感激徐志摩为她打开了心灵的空间、生活的空间,她的精神在这种交流中得到了舒展和升华。她承认,她喜欢和徐志摩在一起,除了父亲之外,她从来没有和任何异性说过这么多话。

毕竟林徽因只有16岁,所有的感情体验,包括慌乱的眩晕、喜悦、害怕、羞涩、疑虑、担忧,对她来说都是第一次。她还不太区分得清,在她对徐志摩的感她导入英国诗歌和戏剧的世界,以及那些把他自己也同时迷住的新的美、新的理想、新的感受。”

最初的慌乱过去后,林徽因沉静了下来。面对自己的心灵、面对自己真实的向往,幻象消退了,愿望清晰了,她沮丧地对自己说:这怎么可能呢?

她难过地反省着自己:当初,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,才可能跟他无顾忌地交往,自己怎么可能去做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。更何况,出身名门、从小跟着祖父母生活的徽因,是在传统的伦理教育中长大的。尽管读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,但她单纯的生活阅历、她高傲的性情以及她的理性都使她不会去做任何与传统、与家庭的名望相悖的事情。

后来,她曾冷静地说:“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,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,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。”

这桩事情传到了国内,徽因的几个姑姑,在这桩事关徽因的终身大事上空前地一致。她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,林家的大小姐会嫁给一个有妇之夫。她们写给林长民的信措辞激烈,传达出了家族的意志和声音。

多年以后,费慰梅在谈到这桩往事时说:“徐志摩对她的热情并没有引起同等的反应。他闯进她的生活是一项重大的冒险。但这并没有引得她脱离她家里为她选择未来的道路。”

1921年秋,林长民出国考察的时间到期。10月,林徽因随父亲乘海轮归国。